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,全国政协常委蔡冠深针对“自贸区高水平开放”提出9点建议。其中包括,香港可透过各地自贸区为当地创科企业提供不同规模的IPO服务,以及试行更为便利的通关查验模式,发放自贸区绿卡等。他还指,各地自由贸易区在走出国门方面,宜积极与相应的境外经贸合作区联手,强强结合以获得乘数效应。
蔡冠深表示,自贸区是中国对外开放的最前沿,建议各地自贸区确立高低两线目标:低线为消化引用深圳前海借助香港引进国际先进营商环境、法律、管理方式成果;高线则对标欧盟,作为高质量建设自贸区参照。“欧盟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,实现了二十多个不同主权国家之间货物、服务、人员和资本的自由流动,达到世界上区域融合一体化的最高水平。欧盟经验,是由点到面、先易后难、从具体实践到法律制度,通过大量的容错试验和不断完善,最终建立成熟发达的共同市场。”他说,“这同样是我国各个自贸区高水平开放的具体路径。” 2021年,蔡冠深作为全国政协粤港澳视察团副团长,视察前海、南沙和横琴。因此,针对各地自贸区,蔡冠深建议,需以与香港特区金融规则对接为突破口。“因金融联通百业,且对各地企业发展形成制约,远未能发挥好香港这个全球最大人民币离岸中心,坐拥八千二百多亿元人民币资金池的功能。”他说,“这也是内地各自贸区普遍的短板。” 他指出,不同自贸区宜向国家争取政策,尝试与港澳金融业划定共同遵守的最低标准试点,按照共同标准,审批跨境金融服务,允许资金在一定范围内双向流通,便利金融人才与资讯自由流动。而香港可透过各地自贸区,为当地创科企业提供不同规模的IPO服务。 “其次,法律服务是深化开放的保障。”他说,港澳与内地的合伙联营律师事务所,在广东九市执业的规定都未能完善,遑论其他自贸区。他表示,即便已取得我国律师执业证书,港澳律师执业范围仍受到很大限制,打击了北上执业积极性,因此,各地自贸区宜积极为引进境外法律人才作出突破。 他指出,第三,科技创新方面,以粤港澳合作为例,推进很快但比较突出的难题是:三地科研资金管理方式差异大,跨境使用监管政策存在差异,在资金用途、经费报销以及事后审计等方面难以对接。两地项目协议书、财务报告、审计报告等范本标准不一。三地知识产权法规不同,管理体制不同,容易出现知识产权纠纷。“这些问题同样出现在各自贸区,有待改进。” “第四,各地自贸区进一步对外开放步伐不快,与对 CPTPP、欧盟等国际高水准规则、法例、管理、标准等议题的研究、对接和试验不足有很大关系。各地自贸区人员参与国家高水准对外开放调研、会商和谈判机会不多,需要为他们创造更多条件,加快实现由适应规则到创新规则的转变。”他续指,第五,建议参照前海率先建立粤港澳医疗绿色通道和医院的经验,积极研究各地自贸区免税使用已适用于香港的药物、临床应用的医疗技术和大型医用设备,推动医疗同业对接和进口药械合作。 他还表示,科技人员出入境通关,与科研活动所需的“同城化”通勤不相适应。建议试行更为便利的通关查验模式,发放自贸区绿卡。此外,内地城市在税制方面,与香港相比偏高偏重,不利于集聚全球化创新资源。“港人港税的变通办法,能否也在其他自贸区实施,值得探讨。” 他认为,香港专业人士在获取内地资格方面仍存在较大障碍。建议探讨在中央授权下,自行设计只适用于自贸区的专业资格认可程式,考核内容无需重覆考核相关专业知识,只针对当地法规的应用问题。 蔡冠深又指,各地自由贸易区在走出国门方面,宜积极与相应的境外经贸合作区联手,强强结合以获得乘数效应。目前纳入商务部统计的境外经贸合作区已有相当规模,涵盖多种类型,累计投资470亿美元,上缴东道国税费近60亿美元,为当地创造逾38万个就业岗位。由于境外经贸合作区开放程度比大多数境内自贸区高,因此各内地自贸区可通过结对,以取得更多海外讯息、资源。如2021年6月,商务部举办“香港工商界走进‘四国五园’线上交流会”,邀请中国驻外使领馆和合作区负责人介绍马来西亚、印尼、泰国和柬埔寨等四国五家境外经贸合作区营商环境、产业发展和园区建设情况,吸引了香港和内地企业家、自贸区官员400馀人参会,成效显著。 (责任编辑:141031) |